當地時間2012年5月21日,東盟與美國高級官員會議在馬尼拉召開。 |
“重返亞太”是近年來美國外交戰略出現的重大調整,在東南亞各國引發復雜反應。本報今天刊發中外專家觀點,希望有助于讀者從多個側面進一步了解這一事態的發展現狀和走勢。
問題一:美國“重返亞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奧巴馬最近的東南亞三國行對于推進這一戰略有何意義?
素林(東盟秘書長):隨著東亞地區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很多外部國家和經濟體都開始加緊介入這一區域,加強與這一區域國家的關系。美國加強與東盟的關系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戴尚志(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盟正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東盟經濟的規模不小、發展基礎也很好。
披蒙婉(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副主任):有一些數據可以用來解讀美國“重返亞太”的考慮。我們中心的調查顯示,雖然美國仍然是泰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但美國以20%的占比作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長達20年的局面已經變化,目前泰國對美出口已下降到出口總值的10%。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其他東盟國家,美國曾同樣以20%的占比作為東盟第一大出口市場長達20年,但目前美國占比僅為7.5%。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對泰國及東盟的重要性卻持續上升,中國已經成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市場,對中國出口在泰國出口總值中的占比為20%。
賴瑞·史杰(柬埔寨發展資源研究所執行理事):美國意識到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中蓬勃發展的一個區域,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中表現非常強勁,中國在區域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加強,這是美國認為有必要調整其戰略重心的一個重要原因。至于這一政策是否為了遏制中國,我認為,如果美國真是這樣想的話,很不現實。我知道這也是中國的關切。美國和中國都將在亞洲發揮重要作用,但我的確擔心,美國的介入會使地區的經濟和安全關系復雜化。
提塔南·蓬蘇迪拉克(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美國“重返亞太”是力圖促進區域的政治合作、減少緊張局勢,進而創造多邊規范、規則和制度。這顯示出美國不僅僅讓自己成為一個保持主導地位的霸權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為東南亞國家在規則和機制基礎上解決沖突的制衡力量。
俊拉齊(泰國法政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奧巴馬最近對泰國、緬甸和柬埔寨3國的訪問,是為了向外界顯示“美國在這里”。因為世界經濟前景低迷,只有亞洲仍然具有相當強的活力,美國經濟要復蘇就必須更多地依靠與亞洲的互動。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最近在訪問新加坡時,就強調了美國經濟對維護美國主導地位的重要性。美國同時希望向外界顯示,美國在亞太地區具有強大的實力,本地區國家要做什么,必須先考慮一下美國的立場。
陳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奧巴馬此行的重點是加強與區域內國家的聯系,不必過分解讀為針對中國。以緬甸為例,緬甸資源豐富、人口和國土面積在東盟國家具備一定規模,此外緬甸剛剛開放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西方國家紛紛把緬甸當做新一輪的投資重點國家,不僅僅是美國,很多西方人士都在學習緬甸的語言,希望可以發掘在緬甸的投資商機。此次奧巴馬訪問緬甸,是希望進一步影響緬甸的改革和發展。
問題二:美國“重返亞太”給東南亞帶來了什么,東南亞國家是怎樣看美國“重返”的?
常萬納瑞斯(柬埔寨和平與合作研究所執行理事):美國“重返亞太”是意圖在戰略、經濟、軟實力等方面全方位介入這一區域。東盟不希望美國的“重返亞太”為這一區域帶來更多的沖突和緊張。東盟國家總體上歡迎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和具有積極意義的“介入”,東盟更希望發展與美國的經濟關系。
史杰:美國“重返亞太”會引發東盟內部的一些緊張情緒。東盟國家非常希望與中國和美國都保持強勁的關系。但東盟今后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與中國的關系,同時,一些東盟國家希望美國在亞太扮演“平衡”中國影響力的角色。這對東盟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同時,“重返亞太”的美國也應當更加小心謹慎,并負起責任,美國不應該看起來像是特別支持某些國家,這一點非常重要。
杜差帕(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專家):美國在減少軍費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在亞太地區的強勢,唯一方法就是依靠軍事同盟,不論是保持了長期同盟關系的日本、韓國,還是一度被忽視的澳大利亞、泰國等。這會引起中國的警惕,也是東盟國家需要認真考慮的。
蘇克瑪(印尼戰略和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執行董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希望美國能更多地參與東盟建設,加大對東盟的投資。但是,印尼和美國的軍事關系始終發展緩慢。針對美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駐軍并在新加坡增加駐軍力量,很多印尼學者并不認同。他們不認為更多的軍事存在是維護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擔心如果印尼在策略上偏向美國可能導致亞太地區的未來不能完全由本地區國家做主。
蓬蘇迪拉克:東盟各國對美國的這一戰略有分歧。總體而言,所有的東盟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其中,一些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可能更強烈地支持美國的這一政策,有借美國來平衡中國的考慮;一些與中國關系更緊密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內陸東盟國家雖然也歡迎美國的這一戰略,但并不那么強烈。
戴尚志:美國要想重返亞洲這個在全球經濟中增長最快的地區,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但我們同時看到的問題是,我們亞洲一些組織或國家之間的關系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處理好,所以美國要來搞“再平衡”是有機會的。如果我們地區本身是強大的,大家相互關系不錯,就不會有什么國家還需要美國這個“中間人”,也不會因此而導致各方關系緊張。我們應當在美國“重返亞太”之際,抓緊處理好我們內部的關系。亞洲國家應充分利用東盟、東盟與中日韓(“10+3”)等平臺,解決好一些問題。
問題三:美國經濟、中東局勢會給美國“重返亞太”帶來什么不利因素?
戴尚志:經濟力量是政治力量的基礎。因為自身的財政問題,美國無力支持其“重返亞太”的戰略,美國的“重返亞太”也因此開始產生負面效應。亞洲地區對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存在普遍焦慮。即使美國能避免目前“財政懸崖”的危機,但巨額債務給持續強勁的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此外,美國重新為經濟注入活力的努力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負面影響。奧巴馬政府將可能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低利率政策,這會造成美元疲軟,引發資產價格的變化,影響新興市場國家。這一因素將對美國和亞洲的接觸產生挑戰。但是,預期美國經濟未來的提升,也有給亞洲帶來積極影響的一面。
對于美國經濟“重返亞太”,我們別無選擇,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亞洲希望美國在經濟上更積極地參與亞洲發展,不應該僅代表美國人的利益,而應努力使每個國家都受益,例如推動降低貿易壁壘、公平競爭等。美國過去在這些方面有好的記錄。迄今為止的國際貿易全球化,美國發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美國總是推動降低貿易壁壘。美國在推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而中國加入世貿不僅使中國受益,也使我們所有人受益。但美國現在的考慮是,自由貿易在變得不“公平”,亞洲一些產品低價競爭、不利環保、不利社會發展,使美國人失業、美國企業不賺錢,尤其是在美國經濟發展不順利的時候。美國在亞太地區推動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就是要將它堅持的貿易規則搬到亞洲。但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應該意識到,有些市場是有地域區別或地域優勢的,比如德國、日本在汽車領域,歐洲在奢侈品方面的優勢。即使我們使規則盡可能公平,美國仍將難以與這些對手競爭。東南亞希望美國在經濟上“重返亞太”能帶來一個雙贏的局面。經濟領域不同于政治領域,雙贏是可以實現的。
陳剛:奧巴馬在上一個任期內提出了美國在亞洲的新戰略,但是更多的是口頭上的宣傳。奧巴馬雖然在下一任期或將努力實施一些突破,但美國政府目前的精力和能力都相當有限,被其眾多的國內政治經濟問題所牽制。包括美國主導的TPP,目前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在短期內仍停留在一種“展示秀”上。
蓬蘇迪拉克:美國的財政限制使得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可信性存疑。此外,在美國長期陷于中東局勢泥潭、耗費其大量精力及資源的背景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一政策也值得商榷。總體而言,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有局限性,但是仍足以為亞太地區帶來變化。
問題四:東盟對中美未來在這一地區的相處有何期待?應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政策帶來的變化?
素林:美國和中國在亞太的競爭不斷增強,東盟在處理與兩個超級大國的關系時需要格外謹慎小心,要平衡好與兩者的關系。這并不容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東盟會保持中立,不會選邊站,希望從中獲益而不是受到傷害。
李鍵雄(東盟秘書處公共事務部主任):一些東南亞國家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來增加安全感,但并不希望因此影響到與中國的關系。它們清楚地意識到美國亞洲政策的實質是出于其自身的國家利益,對卷入美中競爭有擔心。
俊拉齊:未來4年,奧巴馬在亞太推行的“再平衡”戰略會增強,泰國需要做的是發揮外交智慧,做好與大國的溝通合作,同時多聯系印尼、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形成統一力量,共同維護本地區的安定和發展。泰國需要在超級大國之間尋求“軟平衡”,不能跟任何一個大國做敵人,F在不是冷戰時期,中國和美國都是泰國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且美國已經重新回到了亞洲。泰國必須保持中立,最好不要選邊站。泰國希望的是,跟所有國家都是朋友,跟所有國家都不是敵人。
戴尚志:我們希望中美保持良好的關系,也相信中美領導人能處理好雙邊關系。當今世界有很多問題需要美中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合作才能共贏。
常萬納瑞斯:中美關系對這一區域的未來會有重大影響。東盟希望中美兩國更多地展開合作而不是對抗。雖然中美在區域內的競爭不可避免,但應該是健康的良性競爭。
蓬蘇迪拉克:東盟國家不應該受困于中美兩個大國之中,應該從中美的競爭中更多地獲取利益,并成為亞洲局勢安全和穩定的一個來源。
史杰:我們在歷史上還沒有遇到過像中美兩個大國同時出現在太平洋地區這種情形。我們看到,兩個全球性大國在這個地區的利益有所重疊。這和冷戰時的舊世界秩序不同。對于東盟和其他亞洲國家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地緣政治現象。東盟國家希望,第一,美國和中國應當使雙邊關系看起來不像是咄咄逼人的競爭關系;第二,美國及其在這一地區主要盟國也盡量不要給中國帶來一種感覺,即它們正在遏制中國;第三,美國應意識到亞洲地區一體化,尤其是東盟和中日韓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并且對“這是東盟的首要任務”表示尊重。
美國作為主要的全球性大國,在亞太地區有合理的經濟和安全利益。我擔心的是,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會聚焦于在南海爭端問題上為東盟的一些聲索國提供支持,使事情很難得到解決。為此,中國繼續深化與東盟的協商和討論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有利于緩解緊張情緒。
陳剛:東盟對于與中美發展關系的思路近年來一直沒有變化,即希望與兩個大國都發展雙邊關系,絕不希望為了同某一個國家的關系而削弱與另一個國家的關系。東盟與中國的關系近年來并沒有太多地受到美國“重返亞太”和南海問題等影響?傮w而言,因為東盟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性非常大,包括越南、菲律賓等聲索國在內的東盟各國都非常希望與中國維持良好的關系。惡化與中國的關系不符合東盟的利益,東南亞輿論也普遍對中國與東盟的未來關系持樂觀態度。
(本報駐泰國記者丁剛、孫廣勇、暨佩娟、于景浩、王慧、韓碩,駐印尼記者劉慧采訪、整理)
東亞一體化出現亞太化趨勢
最近,奧巴馬連任總統后首訪泰、緬、柬亞洲3國并出席東亞峰會,被媒體解讀為美國再度強調其外交重心轉向亞洲以遏制中國戰略的體現。其實,不管奧巴馬來不來亞洲,在戰略上,美國對亞洲始終沒有輕視過,一直不曾離開亞洲。只不過在小布什執政期間,美國忙于反恐,無暇顧及亞洲罷了。而以東盟與中日韓“10+3”為標志的東亞合作,正是在這個時期取得長足進展的。
不管亞洲國家是否歡迎,現在,美國騰出手到亞洲來了,參加并欲主導東亞峰會機制。美國除了在政治、安全、軍事方面要大力彰顯其在亞洲的影響力之外,在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經濟也將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實際上,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的后期,已經將增加出口、增加就業以應對金融危機作為“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內容。美國推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就是例證。TPP雖有對抗“10+3”的意圖,但更重要的是撬開亞太市場,實現增加美國出口和就業的經濟目的。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東亞一體化進程既有阻擋作用,又有促進作用。“重返亞太”戰略除了受到美國在亞洲的盟友歡迎外,與美國沒有同盟關系的東南亞國家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歡迎。這并不奇怪,因為美國正是在東盟的邀請下成為東亞峰會新成員的。但相反,對美國只邀請被精心挑選過的東盟部分成員加入TPP談判,東盟表示了強烈不滿,因為此舉分裂了東盟,影響了東盟的團結,削弱了東盟在區域一體化中的核心地位。其結果就是,東盟10國與6個自由貿易區伙伴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1月20日正式啟動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從這點來看,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也有其積極意義,因為它迫使東盟重新舉起東亞一體化的旗幟。東盟是東亞一體化的倡導者,但2005年首屆東亞峰會召開后,東盟對“10+3”一體化的推動力逐漸減弱,轉而支持東亞峰會“10+6”成員的一體化。而TPP的出現,引起東盟的警覺,從這點看,RCEP是對TPP的一種因應策略。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正在導致東亞一體化進程出現“亞太化”趨勢。從中國支持的“10+3”東亞自貿區到日本支持的“10+6”東亞共同體,再到東盟提出的RCEP和“10+8”東亞峰會,這個逐漸將亞太國家包括進來的過程表明,東亞一體化僅僅被限制在東亞地域內恐難實現。
(陸建人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平等參與決定美國成敗
高舉“重返亞太”大旗挺進東南亞的美國,在這一地區引發了十分復雜的心態變化。本報記者在對東南亞學者和官員的采訪中明顯感覺到,很多受訪者在談到如何看待美國“重返亞太”時,都顯得十分謹慎。在東南亞,這是一個被熱議的話題,但同時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東南亞人士的這種敏感心態表明,很多人在考慮這個問題時,立即就會聯想到:我們是不是必須跟著美國的大旗前行?美國這樣做是不是有針對我們的主要伙伴中國的意思?東南亞國家是不是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用東南亞專家的話來說,中美兩個大國的利益正在這一地區出現越來越多的重疊。但利益的重疊并非必然導致沖突,重疊也可以化為融合。如果說中美的“近身博弈”將從這一地區開始,為什么不能將這樣的“博弈”轉化成兩國為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做出的嘗試呢?
這一重大而富有歷史意義的嘗試能走多遠,取決于兩國對自身的定位,即以什么樣的角色走上東南亞的舞臺,以什么樣的“身份”參與到東南亞發展的進程中去。
東南亞歡迎中美的到來,但不歡迎霸權,更不需要霸權。它歡迎的是,兩個世界經濟大國繼續發揮重要的經濟引擎作用。東南亞需要中美加深合作,并對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提供更多堅實支撐。
東南亞的這些要求,顯然需要給予更多關注,也理應給予更多關注。在今天這個多極化的時代,霸權的空間所剩無幾,合作成為大勢所趨。只有美國把自己當成一個建設性的平等參與者、一個能夠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合作者,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主導者或者指手畫腳的霸權力量,這個地區的國家才能夠以更加平和穩定的心態來看待“美國重返”,美國也可以從“重返”中獲取更多實際的利益。
無論國家大小,一視同仁,把東南亞國家看作是攜手共進的合作者,讓它們去主導這一地區發展的進程,而不是將這些國家“編織”在自己的周圍、讓它們為自己的戰略目標服務,這樣才能讓擔心和焦慮遠離這一地區。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剎住霸權的慣性,超越大國崛起必然引發沖突的陳舊歷史觀,是“重返亞太”的美國必然要面臨的挑戰。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充分尊重和照顧亞太各國的重大利益與合理關切,適應中國崛起,學會與中國在這一地區和平相處,決定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成敗。(丁 剛)
丁剛 [留言][博客][微博] | 暨佩娟 [留言][博客][微博] | 王慧 [留言][博客][微博] | 韓碩 [留言][博客][微博] | 孫廣勇 [留言][博客][微博] | 于景浩 [留言][博客][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