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羅莎是一名保姆,每天工作6至10小時,要照看雇主懷孕的妻子、送年幼的孩子去托兒所,一周休息1天。羅莎很滿意這份工作,除每月5000比索(約合人民幣2500元)的工資較理想外,她還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家庭。
在墨西哥,像羅莎這樣在本國國內參與有償勞動的女性近年來迅速增長。由于墨西哥女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遠比男性嚴重,大批墨西哥婦女不得不選擇勞務輸出,美國是首選地。她們在美國從事物流、餐飲、家政等服務行業,每年匯回可觀的外匯。
女性勞動參與率逐年提升,是近年拉美勞動力市場的顯著特點。世界銀行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2000年至2010年間,拉美女性勞動參與率平均增長15%。隨著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拉美婦女躋身企業高層或邁入政界,譬如墨西哥電信公司等137家在墨西哥上市的大公司中,有56位女性董事會高管,而在13年前只有1位;拉美地區女性擔任地方議會議員的比例,也從10年前的14%增至22%,在一些國家,女性還擔任了政府首腦。
盡管女性就業境況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性別歧視和傳統觀念,拉美適齡婦女仍是家庭內部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比例仍低于男性。此外,“同工不同酬”現象廣泛存在,女性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深造方面所受的限制也較大。
記者曾參加過在墨西哥舉辦的“2012年度女性企業家”論壇。來自拉美國家的高級職場女性不約而同地感慨“女性創業難”,突出表現為社會輿論對創業女性有偏見、女性獲取啟動資金困難、風險投資商對女性能力不信任等。
國際勞工組織近日發布報告稱,拉美地區如能切實掃除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性別屏障,未來將極大減緩地區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沖擊,還可能帶來“二次人口紅利”。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最新發布《全球趨勢2030》報告認為,女性勞動參與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存在“乘數效應”。報告預測,拉美地區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勢頭要遠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排除外部經濟波動因素外,能否出臺讓婦女充分發揮經濟潛力的發展政策,是實現樂觀增長前景的重要內部因素。
有拉美學者建言,當務之急是完善和實施機會均等、同工同酬的相關立法。此外,制定適合婦女就業的行業投資政策,實施婦女靈活就業和職業再深造計劃等,都能提升適齡婦女的就業比重和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