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艘瀕海戰斗艦“自由”號4月18日駛入新加坡樟宜軍港。美國還將向新加坡再派駐3艘這種新型軍艦。按照美國海軍的說法,這些瀕海戰斗艦的主要使命是“執行海事安全行動、參與國際多邊演練,并凸顯美國的戰略意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新加坡專家表示,美國向新加坡部署新型戰艦,是其重返亞太戰略的一部分。
有分析指出,根據瀕海戰斗艦的性能,美國關注更多的是對馬六甲海峽這一戰略性通道的控制。但也有分析認為,新加坡及部分東盟國家在傳統上與美國保持著密切軍事關系的同時,又在經濟上與中國關系密切。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希望在中美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是“選邊站”。
新加坡政府強調,這僅是一個臨時性的安排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8日報道,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自由”號當天早晨駛入新加坡樟宜軍港,開始它在東南亞為期8個月的部署。“自由”號于3月1日從美國圣地亞哥港出發,途經夏威夷、關島和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全程花了近6周。
“自由”號是“自由”級瀕海戰斗艦的首艦,長115米,滿載排水量3500噸,速度可達40節,適合淺海作戰,可安裝不同的裝備組件,分別執行反潛、反水雷和反艦艇等任務,十分適合近海戰斗,每艘造價約4.4億美元。
“自由”號將在1個月后在樟宜舉行的海軍展上亮相。根據美國《星條旗報》報道,“自由”號是美國新型瀕海戰斗艦的首艦,美國計劃向新加坡派駐4艘瀕海戰斗艦。美國計劃建造52艘此類艦艇,其中16艘將部署到太平洋艦隊。
早在2011年,美國就提出計劃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斗艦。2012年6月,新加坡正式同意美國海軍在新加坡部署4艘瀕海戰斗艦。《亞洲前哨》雜志的報道說,自從上世紀90年代美國關閉在菲律賓蘇比克的軍事基地后,新加坡就成為美國大約100艘西太平洋軍事艦艇的后勤補給基地。新加坡政府強調說,瀕海戰斗艦的到來僅僅是一個臨時性的安排。
美意在加強其對亞太地區控制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部署瀕海戰斗艦是美國亞太軍事戰略的一環,其目的在于加強應對局部戰爭的能力。美國在亞太的軍事戰略有多個層面,既有在南海同中國進行大規模對抗的準備,也有確保在一場地區性沖突中取勝的能力。
但黃靖認為,根據瀕海戰斗艦的戰斗性能以及其部署目的,這一部署并非針對中國,因為瀕海戰斗艦從事近海作戰,它不能進行遠海作戰,也無法編入航母戰斗群。
美國在新加坡部署這一戰艦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確保地區安全與穩定,包括反恐、反海盜以及應對局部沖突。二是加強同新加坡的聯系,因為新加坡所在的海峽在全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新加坡最主要的安全威脅是來自周邊國家局部沖突的風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美國向新加坡派駐新型瀕海戰斗艦,其意圖有三:第一,保護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利益;第二,有針對這一地區恐怖威脅以及極端主義的意圖;第三,有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考慮。美國在這一地區充當警察角色由來已久。
東盟國家的平衡戰略能否長久面臨考驗
《亞洲前哨》雜志稱,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在地區鄰國和全球大國間謀求建立均衡關系,這一關系的建立有賴于其構筑的經濟和軍事關系網,這導致新加坡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軍力投入最多的國家,美國和新加坡的關系很大程度上依靠軍事關系來維持。新加坡2013財年的軍費預算為123億美元,這個人口僅有數百萬國家的軍費開支,超過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
胡逸山表示,大多數東盟國家在對待中國和美國問題上,都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它們試圖在軍事上向美國尋求支持,另一方面,在經濟上,東盟國家又努力接近中國,尋求巨大的經濟利益。多數東盟國家并不愿意“選邊站”。但也有分析認為,依靠美國的軍力來平衡在經濟上與中國不斷提升的關系,是不可能長久的,會給地區穩定造成更多麻煩。
(本報曼谷4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