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全非的汽車。
本報記者 溫 憲攝
憂傷的克里斯蒂娜·托馬斯。
本報記者 溫 憲攝
自美國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出發后,經過9個多小時不間斷長途驅車奔波,本報記者于美國中部時間5月21日下午4時抵達前一天慘遭龍卷風襲擊的俄克拉何馬州穆爾市。由于美國軍方、警方和公路管理部門實施全地區封路,因此進入穆爾市的美國35號公路上的車流移動極為緩慢。
千瘡百孔 損失慘重
在35號公路第十九出口處,當班的警官揮了揮手,允許本報記者進入災區。哪怕在兩天之前,這里還是穆爾市最為繁華的中心地帶,但眼下變成了慘烈的廢墟:難以計數的汽車被從空中狠狠地摔向地面后,個個面目猙獰地癱倒在地,車體之扭曲令人難以想象它們曾經在空中遭到怎樣的撞擊;巨大的保齡球館也成為一片狼藉的垃圾山;遭遇飛來橫禍的沃爾瑪超市被掀翻后,一排汽車又重重地砸在里面;多處廢墟的水管仍在突突地向外冒水;高高的“沃倫劇院”招牌已是千瘡百孔;整個廣場內散發著刺鼻的汽油味……
德比已在這里做了5年的保安,她指著不遠處已經七零八落的穆爾市醫院大樓對本報記者說:“龍卷風發生20分鐘后,便出現警報,醫院里的電腦被人哄搶一空,這都是些什么人啊!”她身旁的廢墟曾是保險公司、牙醫和耳鼻喉科診所,一對母女正在廢墟中尋找著什么。“我從2005年就在這家保險公司工作”,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親說,“昨天下午我剛剛離開這里后就來了龍卷風,我現在就是想再找些可以留下念想的東西。”面對這場災難,她說:“無法用言語形容這一切,這里所發生的一幕幕仍在我腦海中重復著。”目前,龍卷風給當地造成損失的準確數字仍在統計中。由于所有路牌都被刮飛,當地救援人員只能依靠智能手機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搜尋等援救工作。
缺乏預防 應對不力
黃昏前的斜陽中,俄克拉何馬大學學生佩頓·斯苔西和克里斯蒂娜·托馬斯騎著自行車在廢墟中穿行。斯苔西告訴本報記者,1999年,穆爾市就發生過一次類似的龍卷風災難,“我有家人、朋友在這里,已經兩天沒有看到他們了,正在尋找他們。還有很多人沒能和家人取得聯系,我們就是想看看能幫助大家做點什么。”“1999年時我才7歲,媽媽曾帶我來看龍卷風災難后的情形,意在教育我無論面對何種災難,都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今天再次見到這一場景,讓我非常感慨,特別是想到那些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的孩子們突然就遠去了……”托馬斯哽咽地說。
在談到災難帶來的教訓時,斯苔西說:“這場‘祖父級’的龍卷風再次襲擊穆爾市,路徑與上一次幾乎一樣,但我們為什么不吸取教訓?人們為什么不認真研究、建立一整套防災系統?我們的技術可以做到人工降雨、防雪,為什么不研究一下如何應對龍卷風?我們要吸取的教訓就是要為這類災難做好應對準備。”
斯苔西說,這里是龍卷風多發地,應該有更為完善的預警系統,告訴人們應對不同等級的災難時應采取的具體措施。她的朋友在災難來臨時想從車中逃生,但路上交通極為擁擠,亂成一團,很難從車中逃出。但現在的問題是人們似乎已經麻木,對這一切熟視無睹。當災難真的到來時,人們根本就沒有防災準備,最終導致慘劇發生。此外,應該在城市周邊地區建設更多的災害天氣避難場所,這對于城市的窮人來說非常必要。對于全美各地的人們來說,大家有必要認真研究如何防災,堪薩斯州、密蘇里州等地也經常發生類似的災害。
托馬斯點點頭說,那些負責民生的人應該問一問自己應該做些什么,特別是想一想怎樣保護孩子。“我在國外旅行時,沒什么人知道俄克拉何馬,沒什么人重視和關注俄克拉何馬發生的災難,也沒有人關注災后重建,這很可悲。一旦災難再次發生,人們將再一次無助。這樣的災難原來發生過,現在又發生了,結果依然如故。”
尚在救援 清理費時
正在災區視察的穆爾市市長格蘭恩·列維斯在這一職位上已有20年之久。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承認,此次大災后應吸取的一個教訓是應該多建更為堅固的避難所。“在1999年發生第一次龍卷風后,我們曾建設了一些避難所,但事實證明還不夠堅固和完善,導致了不少傷亡。”
列維斯說,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確保救出被埋在廢墟中的每一個人。據他介紹,目前已確認有24人死亡,但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傷員數字仍在統計中。“首先要對所有現場進行拍照留作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預計完成對災區廢墟的清理需要16—20天。我們需要推出緊急救援法,以便依法實施救援。以往立法過程需60天以上,希望這些緊急救援法能在30天內獲得通過。”
在這場天災面前,俄克拉何馬大學已經騰出房間,讓因災無家可歸的民眾居住。本報記者在距穆爾市以南10余公里外尋找旅館時連連遭拒,原因也是災民大量涌入,旅館滿員。經過一番周折,本報記者終于找到了住處。
21日上午,總統奧巴馬就此次龍卷風災難發表聲明。他承諾穆爾市民眾及所有受災地區都會得到他們所需的一切援助。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納波利塔諾22日前來災區,實地考察救災情況。
對于難題纏身的奧巴馬而言,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災難具有微妙的“蝴蝶效應”。
(本報美國穆爾5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