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阿根廷比索匯率扭曲嚴重,阿根廷人搶購進口高檔汽車應對比索貶值,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被很多媒體忽略的另外一個事實是,阿根廷普通收入群體在政府補貼政策的刺激下,紛紛貸款購買價格在1萬美元以下的經濟型汽車。
阿根廷汽車市場的現狀,是拉美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發布的報告,2012年智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5萬美元,緊隨其后的是烏拉圭、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都超過了1萬美元。智利、阿根廷等國,還被聯合國列為“極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綜合發展指標與南歐一些發達國家相當接近。
拉美國家最近10年取得的發展成就,一定程度上歸功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拉美是地球上人均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石油、巴西的鐵礦、智利的銅礦、巴西和阿根廷的農產品等,都在全球占重要地位。資源的出口帶來外匯收入大幅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拉美國家經濟的成長。
此外,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改善,也為拉美各國的經濟增長創造了內在動力。智利通過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成為世界上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農業和漁牧業及部分制造業的經濟占比不斷上升,經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墨西哥一改過去半個世紀以石油出口為主的局面,汽車工業去年創造了約345億美元的外匯凈收入,首次超過原油出口成為最大出口項目。墨美之間的貿易已經從傳統的成品進出口,轉向垂直產業內分工的生產一體化。
當然,拉美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如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特別是拉美地區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尚未擺脫“資源的詛咒”(即豐富的自然資源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并非有利條件,反而是一種限制),這方面拉美歷史上和現實中都不乏案例。
拉美多數國家屬資源出口型國家,礦產資源和農產品在對外貿易中占比較高,對大宗商品的過度依賴,導致拉美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相對提升緩慢。目前,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回落,拉美不少國家開始努力擺脫“資源的詛咒”,像墨西哥、智利和秘魯等一些先行國家,由于不斷加大投資和改革力度,今年有望實現5%的增長。巴西政府也正在推進一項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戰略,通過對國家持股的巴西石油公司、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淡水河谷公司的支持,力圖建設更強大的民族產業,以逐步減輕對資源出口和外部資本的過度依賴。可以想象,如果拉美國家能不懈改革,在減少對大宗商品的依賴上做出持續努力,很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上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