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吉林省檔案館聯合承辦的“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學術研討會”3日在京舉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和吉林省檔案館副館長穆占一出席會議并分別致辭。來自北京大學、吉林省檔案館和社科院等地的近20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檔案的史料價值、學術價值和現實政治意義,“慰安婦”、經濟侵略和戰俘勞工等問題進行了學術研討和交流。
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暴行早已被歷史審定,但近年來日本一再掀起否認侵略歷史、試圖改動戰后和平憲法的歪風,特別是安倍第二次上臺后在歷史問題上大放厥詞,不斷散布右傾化言論,提出“侵略定義未定論”,并不顧國際社會反對,肆意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更于7月1日,強推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
黃孟復從人權的角度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權當中,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生命權。日本妄圖抹去對中國犯下的燒殺搶掠、細菌戰、化學戰等罪行,罔顧中國人民的生命權。國際社會有些人也還認識不到軍國主義的丑惡行徑。穆占一進一步強調,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將它公諸于全世界,是我們共同的事業和責任。
同為法西斯主義國家,為何日本在對待侵略歷史的問題上,和德國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社科院研究員崔世廣認為有兩方面原因:從歷史方面看,戰后對日本處理是在美國的控制下,按照美國的意圖和需要來實施的,并沒有對軍國主義勢力進行徹底的清算。尤其是冷戰后,美國開始推行一條扶植日本,將日本納入西方反共陣營的政策,致使有關戰爭責任和賠償等重大問題半途夭折。從現實方面看,在戰后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后,開始不斷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大國主義思潮”開始膨脹。冷戰結束后,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思想保守化持續發展,各種錯誤歷史觀開始卷土重來、不斷蔓延。經濟不景氣、政治低迷、社會不安等現實困境又成為滋生狹隘民族主義的溫床,所以要通過美化戰前歷史來“尋回自尊”,“重振國威”。
針對日本在投降前后大量銷毀檔案的情況,北京大學歷史教授臧運祜指出,1945年8月15日投降前后,日本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銷毀了有關侵華行動及其戰爭罪行的大量檔案,諸如“二十一條”、田中外交、滿洲事變以及此后的華北問題等重要事件的相關文書。對于日本污蔑中國偽造其罪證的行為,臧教授義憤填膺:“你說中國挖空心思偽造證據誣陷日本,那你日本拿出我在偽造的證據來,如果不能證明,那你又怎能說我是偽造的呢?”他還提出“日本投降四個月后,美國才去東京接收檔案,傻子都知道日本在這四個月中間做了什么?”“如果關東軍、憲兵隊的檔案都還在的話,日本就不會在這扯什么淡了!”
侵華檔案的整理研究,對于揭露日本的罪行至關重要。吉林省檔案館近年來加強了對館藏日本侵華檔案的整理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4月發布了第一批成果,出版了《鐵證如山》一書。中央檔案館也于今日起,每天公布一名日本戰犯筆供,共有45人。(記者:常紅 實習生:熊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