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我們紀念抗戰勝利一方面是要緬懷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然而歷史卻又往往驚人的相似,2014年8月15日這一天,在靖國神社似乎正重復著一年前的一幕。
在這個備受矚目的日子,現任日本總務相新藤義孝、國家公安委員長古屋圭司和行政改革擔當相稻田朋美等三名安倍內閣成員公然參拜了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而身為首相的安倍晉三則以自民黨總裁的名義委托他人向靖國神社捐贈了祭祀費。回想去年此時,參拜靖國神社的也恰恰是這三名閣僚,甚至連安倍捐贈祭祀費這一點也是如出一轍。
參拜者并非不知道鄰國對于日本政要“拜鬼”的憤慨,當被記者追問參拜對于日本外交的影響時,稻田朋美卻公開宣稱:“對于為國捐軀的英靈致以敬意和哀悼之情無可厚非!”去年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當天,也曾有日本國會議員為安倍辯解:“靖國神社供奉了為日本戰死的英靈,希望中國也能理解日本國民的心情。”依照此邏輯,似乎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國民的共同呼聲,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2001年8月13日,由于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有639名日本人和韓國人向大阪地方法院提出了訴訟,認為此舉違反了日本憲法,首相應停止參拜靖國神社。類似的訴訟在日本還有很多。今年1月,《朝日新聞》專門針對安倍在去年年底參拜靖國神社進行了一次輿論調查,受訪者中回答“不應參拜的”的比例達到了46%,甚至高于回答“應該參拜”的41%。從該數據可已看出,圍繞靖國神社問題已經造成了日本國民感情的割裂,所謂“參拜代表了日本國民的意志”實際上是一種托詞,因為被代表的其實只是不足半數國民的聲音。拜鬼的右翼政客真正代表的還是隱藏在其內心深處陰暗角落的那個意志。
堂而皇之參拜者固然是心向往之,而有些人盡管沒有去,其內心大概也并非無動于衷,扭扭捏捏地委托他人捐贈祭祀費的安倍就在此列。去年的此時,為了緩和與中韓等遭受日本軍國主義者鐵蹄踐踏的鄰國的關系,安倍也曾上演過委托他人捐款的戲碼。然而到了年底,他終究還是不惜露出真面目,也要親赴靖國神社參拜。而今天,由于希望能在11月來華參加APEC首腦會議期間實現中日首腦會談,安倍再次選擇通過他人向靖國神社捐贈,但誰又能保證去年年底的一幕永遠不會重演。
其實安倍大可不必如此費盡心機地惺惺作態,因為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只是我們判斷日本政客對侵略歷史認識的一個方面。即便不去親自參拜,像安倍這樣一個宣揚“侵略定義未定論”的人,又如何能獲得鄰國人民的信任?中國有句話叫:“聽其言,觀其行”。只有言行一致地反思日本侵略歷史才能最終獲得鄰國人民的諒解,試圖蒙蔽大眾的把戲則終會有被拆穿的一天。(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成員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