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CY觀察系列報道之七——
2016年中國杭州G20主題有何深刻含義?
在G20安塔利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2016年G20領導人峰會的“4個I”主題,即希望推動各方“共同創建創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聯動(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經濟”。
對此,習主席表示希望從四個方面推進:一是創新增長方式,重點推進改革創新,開辟和抓住新機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二是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三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發揮其對增長的推動作用。四是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
創新增長方式
當前世界形勢進入新常態,各國面臨的傳統問題,如資源能源安全、國際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遠未解決,又涌現了許多新問題,新舊問題交織使得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化。2015年的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使我們意識到,解決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仍然任重道遠,傳統的量化寬松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問題。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興起,傳統的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再工業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在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世界各國面臨著經濟發展和應對全球性風險的雙重挑戰。
要應對挑戰、釋放發展訴求,就需要國際社會以創新為支撐,建立“全球創新體系”,加強全球治理力度,改革全球發展機制。對內要推進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模式;對外要為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創造便利,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塑造有利于發揮各國比較優勢的、具有普惠性的全球產業鏈,使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能夠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相互支持,共促發展,站在全球角度構建新的創新氛圍標準,從而打造互利共贏、包容共進的世界發展新局面。
G20各成員國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的方面轉變,加快改革創新,調整經濟結構,從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投資出口消費協調拉動。各國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創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經濟增長點作為G20新的合作重點,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引領世界經濟復蘇。
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距金融危機爆發已過去七年,但其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動力不足,量化寬松政策只能為經濟復蘇帶來“虛熱”,世界經濟還處在深度調整期,個別發達國家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等。事實證明,傳統地過度依靠貨幣政策的經濟手段已經過時,各國各自為政的做法只會造成更大泡沫,使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尋找新的消費增長點,完善全球經濟 金融治理,已成為各國無法回避的難題。
作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新機制的G20,在成立之初確實為各國應對金融危機做出了貢獻。但隨著“后危機”時代的來臨,其局限性日益顯現。過去幾十年,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規模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而現有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還基本由發達國家主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聲音很難被聽到。G20由發達國家和十幾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如果要在國際經濟舞臺發揮更大作用,就不能忽視新興市場國家的聲音。提高新興市場國家話語權,充分尊重其自主意愿,將有助于充分調動新興市場國家的積極性和經濟實力,改善全球經濟金融結構,惠及世界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提到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不得不提的就是由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與既有的世界銀行、IMF等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相比,亞投行是全球經濟金融改革中的一項制度創新。這個“新”體現在其開放性、包容性和建設性;體現在其強調合作共贏,而非對抗;體現在中國通過亞投行更多地承擔大國責任,而非像世行、IMF那樣體現主導國的自身利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亞投行的機制內互利互惠、平等對話,共謀發展大計。事實是,亞投行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就連美國把持下的世界銀行、IMF,日本主導的亞開行也不得不向亞投行拋出“橄欖枝”。亞投行作為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創新,必將對G20帶來啟發。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全球治理機制的升級關鍵在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目前,世界各國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經濟發展的訴求也不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可以有效對接不同國家的供給與需求,實現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共同發展。
發展中國家面臨城鎮化、工業化的需求,但受限于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發達國家設備和基礎設施面臨更新改造,但受制于資金短缺、成本太高。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火車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中端裝備性價比高、綜合配套和工程建設能力強、外匯儲備充裕的優勢,幫助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產能實現對接。通過三方合作,將各自優勢結合起來,降低建設成本來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也有利于各國破解發展瓶頸,提升推動產業升級,推動全球產業鏈的結合。
G20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通過G20來帶動全球實體經濟的開放和經濟合作的升級,將釋放各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將各國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狀。只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為不同國家發展提供充足空間,確保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為多邊體制發展提供支持,擴大開放,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形成新型全球價值鏈,才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
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還處在金融危機之后的深度調整期,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解決經濟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同時,實現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不僅僅是道義責任,更是釋放經濟發展潛能的必然需求。今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正式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一綱領性文件將推動世界在接下來的15年里著力消除極端貧困、戰勝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氣候變化,這就為全球發展設立了新目標,提供了新框架。國際社會要從全新角度審視發展路徑,處理好可持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經濟增長的關系,落實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妥善應對經濟發展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問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挑戰,讓處于全球價值鏈不同位置上的國際都能發揮自身優勢、共享發展機遇,這就是“包容、聯動式發展”的核心意義。
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打獨斗,要讓每個國家的發展都同全球的增長形成聯動效應,以實現全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切實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治理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為此,G20要以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為指導,帶動各經濟體共同參與到世界經濟治理中,使發展紅利為各國人民共享;要號召各經濟體樹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建立新型全球伙伴關系,通過宏觀政策方面的聯動來應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其他全球性問題,實現各國的互聯互通、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更要完善G20體系,建設和平、有效、包容的機制,實現G20的實體化、約束性和執行力,從而成為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長效平臺。
2016年中國G20的主題,即“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八個字高度凝練,抓住了當前國際社會對于世界經濟治理的最關鍵問題,指明了實現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創新”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動力之源,靠創新來釋放體制活力和創造力,靠創新實現科技進步,這是實現全球經濟復蘇的根本出路;“活力”強調讓經濟發展的引擎高速發展,讓世界經濟氣通血暢,煥發新動力;“聯動”是實現全球整體、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各國合作聯動,才能減少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實現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優勢互補;“包容”強調發展的價值要惠及所有國家,從而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2016年中國的G20將是承前啟后的一次峰會,二十國集團如果能在“創新、活力、聯動、包容”方面為世界做出表率,形成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共贏局面,勢必將提振全球經濟信心、拉動經濟復蘇、釋放發展潛力、造福更多人民,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創造光明前景。
(文章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專著《2016 G20與中國》供人民網國際頻道專稿。《2016 G20與中國》一書由中信出版集團于2016年2月出版發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