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可持續的公共產品(高端訪談·“一帶一路”)
——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讓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可以說是中國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和繁榮而精心打造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是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
鄭永年說,有些國家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往往附加體現其國家利益、反映其價值觀的條件和規則,中國在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時,發揮倡議和引導作用,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鼓勵國際社會共同參與。“規則不是由中國單方面制定、大家被動接受,而是在共同商議的基礎上由大家一同書寫。這樣的國際公共產品更具持續性。”
鄭永年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求。許多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與中國合作,表明了他們對這一倡議的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產生的效益已經開始在沿線國家顯現。例如,近年來中國與東歐國家貿易迅速增長,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顯著增加,對當地的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中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本身,已經對本區域經濟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世界經濟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在全球經濟疲軟、逆全球化思潮愈盛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促進共同繁榮起到重要作用。鄭永年表示,“一帶一路”是一種新型經濟全球化的嘗試。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給人類帶來巨大好處。通過經濟全球化,國家之間的比較優勢發揮了出來。現在需要改變的是經濟全球化的一些分配方式,例如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否則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將越來越難治理。
“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不僅是依靠傳統的貿易和投資,而且借助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鄭永年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而發展經濟首先需要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也是這么走過來的,如果沒有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經濟不會發展得這么快。”鄭永年說,“基礎設施建設將對相關國家經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當地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鄭永年認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體量中的份額越來越大,但話語權還不夠,中國探索的新型經濟全球化,將成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機遇,也將促使國際經濟秩序變得更加公平合理。
(本報曼谷4月1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6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