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中國可做世界秩序和規則的“穩定之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CCG 學術委員會專家陳文玲發言 |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劉潔妍)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銀泰中心舉行。在當日下午舉行的“全球化新秩序-中國可以為世界做什么?”分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CCG 學術委員會專家陳文玲表示,中國可以做世界秩序和規則的“穩定之矛”;做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永動機”;做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主張的“思想者”。
就主題“中國可以為世界做什么”,陳文玲發表了三點看法:
第一,全球現在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也是一個十字路口,世界向何處去?這集中在五個大的問題上:世界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前進還是后退?是單邊還是雙邊?是霸道還是王道?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把一個國家的利益凌駕在全球利益之上,凌駕在其他國家利益之上?這些問題不容回避的擺在了中國面前,也擺在了世界面前。
第二,中國為經濟全球化能夠做什么?我覺得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
一是可以做“穩定矛”。
中國是和平的“穩定之矛”。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管中國在朝核問題、南海問題、中日韓這些問題上各個突破,都采用和平之道解決周邊的問題,實際上我們也突破了一些難點。在中美的問題上,一直是在用一種智慧的辦法,以兩手對兩手,使中美關系保持了大的斗而不破的局面,這個來之不易。
中國還是經濟“發展之矛”。2008年以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中國把經濟搞好,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中國13.9億人口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秩序和規則的“穩定之矛”。總的來說,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保持了戰略定力、戰略耐力、戰略謀劃能力以及戰略反制能力。
二是中國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永動機”。
比如我們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實際上是給相關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和好處。比如我們解決貧困問題,我們幾十年脫貧人口占到全球貧困人口的76%。我們未來三年,要實現零貧困,在一個13.9億人口的國家,使每一個人都免受貧窮之難,這是了不起的貢獻,也是對于世界所做出來重大的貢獻。比如中國現在正在擁抱未來,面向21世紀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制造業的業態、新的服務業態、新的貿易形態,并且提出了中國方案,中國理論,中國主張,也創造了中國經驗。我覺得這些都是世界發展的永動機。
三是中國是“思想者”。
現在中國已經跨越了從一個國家的利益出發來思考問題。習主席提出來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好,我們“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也好,我們提出的核安全觀也好,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中的結伴而不結盟等一系列的國際關系的主張,這些都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人類精神的新文明所提供的思想的武器。思想武器我覺得是最大的公共品,現在可以看到,大國之間的博弈日益激烈,而思想是貧乏的。所以我覺得,中國作為思想的提供者,是走在世界前面的,這也是為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陳文玲指出,中國面臨很多本身發展中的問題,比如國際產能過剩問題、產業如何從中低端穩步的邁向中高端、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如何能夠突破國際上的壁壘,以及原有的國際傳統的貿易方式、規則、統計方式的挑戰,我們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因此,中國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