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座談會在荷蘭舉行
人民網荷蘭烏特勒支12月25日電 (記者 任彥)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4日在烏特勒支市舉辦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座談會,與會代表重溫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歲月,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燦爛歷程。
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團主席黃鉞暢談自己的感受。記者任彥攝
“之所以選擇今天舉辦這樣的座談會,主要是因為40年前的今天《人民日報》全文刊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全國人民從這一天知道,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拉開了序幕。”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團主席黃鉞首先介紹了有關背景。
為了讓大家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大變化有全面的了解,黃鉞精心挑選了《人民日報》過去40年里的40個版面,每年一個能反映中國重大進步的版面,并運用電腦軟件把內容摘要制作成音頻。在座談會正式開始之前,他滾動播放了《人民日報》的40個版面,同時播放音頻內容。“《人民日報》是中國最權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通過剛才播放的《人民日報》版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斷進步的中國,一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黃鉞說。
“我是1978年參加工作的,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黃鉞說,過去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海外僑胞,通過中西比較,對這種歷史性變化尤其感受深刻。“約20年前剛來荷蘭時,不時遇到一些當地人瞧不起中國人的現象,后來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華人在荷蘭的地位也大幅提高,普遍受到當地人的尊重。可以用四個字概況海外華人今昔感受,那就是:揚眉吐氣。”
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名譽會長黃其桿1979年出國發展,他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出國發展便是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春風”。“出國之后,我幾乎每年都要回國,每次回去都發現中國有新的變化,城鄉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到處都是一片繁榮景象。經過40年的艱苦奮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甩掉了過去戴了很久的一窮二白的帽子。中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過去40年代的改革開放,不僅僅是中國人民從中受益,全世界都從中受益。”
“過去40年,中國創造了人間的奇跡。”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團成員周守局說,“1976年我剛來荷蘭時,覺得荷蘭真是人間天堂,交通便利,生活舒適,相比之下,那時的中國真是太落后了。我家住在浙江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到省會杭州坐車需要十幾個小時。現在情況完全變了,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荷蘭要好得多。”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過去40年里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先進理論和偉大實踐成就了今日之中國。
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熊國秀居住在荷蘭鹿特丹市東部的一個小城市,10年前她想推動該市與中國一座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但當地市政府并不愿意。2008年11月她組織當地市政府官員到中國考察,去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所到之處都讓他們感到驚訝,他們都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贊嘆不已,回來很快便決定與中國一座城市結為姐妹城市。最近她與歐洲華人華僑婦女聯合總會的一些骨干成員到希臘看望難民營的孩子們,她在座談會上感觸頗深地說,“看著那些忍饑受凍的難民孩子,我就想到了中國人民的孩子,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現在這種幸福的生活應該歸功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奮斗。”
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張蝶在在上世紀80年代活躍于中國流行樂壇,她所演唱的歌曲《成吉思汗》被到處傳唱,曾榮獲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銀獎、“希望杯”青年歌手大賽金獎和“中國十大歌星”稱號。1990年她去澳大利亞求學,后旅居荷蘭,創辦歐洲中國藝術院,致力于琵琶和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教學。她在座談會上表示,“改革鑄就夢想,開放成就輝煌。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中國的文化生活就不會這么豐富多彩,我自己也不會在音樂的道路上有大的發展,無論我是在國內發展,還是到國外傳播中國民樂文化,都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這個大背景,我是與中國改革開放一同成長的。”
座談會由荷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蔣文強博士主持,他在最后總結發言中表示,四十載輝煌歷程,九萬里風鵬正舉,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改革開放式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用“關鍵一招”這個富有中國文化傳統而又生動鮮活的百姓話語,深刻表達出中國共產黨人和億萬中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深刻認識和切身感悟,宣示了當代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念和決心,“作為海外僑胞,我們要繼續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貢獻自己的力量,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