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
5月15日下午,在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分論壇上,與會嘉賓正在認真聆聽發言。 |
5月15日上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在大會新聞中心,中外記者通過大屏幕關注開幕現場直播。 |
5月15日晚,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
文化旅游與人民交往分論壇
文旅交流 民心相通
本報記者 李志偉 顏 歡
“激發人們創新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過于走入不同文明,發現別人的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的這一表述,成為文化旅游與人民交往分論壇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扎祿頌巴認為,旅游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泰中兩國的文化旅游交流非常成功。旅游業收入占泰國經濟總量的28%,中國游客做出了重要貢獻。
柬埔寨旅游部長唐坤表示,近些年,中國赴柬游客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是中柬文化旅游年,相信將成為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驅動力。“希望柬中團結合作、民間交往越來越密切,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尼泊爾學院院長耿伽·烏普萊蒂指出,旅游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最實在、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中國與尼泊爾山水相連,兩國人民心意相通,應深化產業合作、加強文旅創新,充分挖掘兩國人文、自然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只有加強文化交流才能真正促進民心相通,民眾間的情誼才更經得起考驗。”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長波顯坎·馮達拉說,“文化與旅游可以將不同文明聯結在一起,消除隔閡、增進互信,是人與人交往、國與國合作最好的橋梁之一。”
“近年來,中國與亞洲各國文化和旅游交流蓬勃發展,‘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相約北京’等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動,已成為亞洲各國分享文化發展成果、展示旅游產品精粹的重要平臺。”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表示,未來,中國愿同各國推動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發展,為亞洲文明在新時代的傳承貢獻力量。
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分論壇
和諧交融 增進互信
本報記者 張慧中
在琵琶、阮等樂器的伴奏下,在各國經典詩歌的朗誦聲中,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分論壇以別具一格的形式開場。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這片遼闊而古老的土地上,眾多古老文明交相輝映,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卓越而獨特的貢獻。”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表示,深化媒體合作,推動文明對話,是區域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的重要內容,必將為亞洲地區和亞洲文明的繁榮發展提供助力。
“‘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促進思想文化交流,讓不同文化和諧交融,互學互鑒。”菲律賓新聞部部長馬丁·安達納爾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對于亞洲文明的傳播和交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阿根廷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國務秘書赫·隆巴爾迪認為,今天,人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和技術進步,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媒體融合提供了戰略機遇,亞洲和拉美媒體可以攜手打造平等、多樣和友好的溝通平臺,推動各國文化交流互動。
在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秘書長賈瓦德·孟塔基看來,媒體既是對話的載體,也是對話的產物,要致力培養能夠接受、尊重不同文化和傳統的受眾,這將有助于在當今世界構建和平與寬容的氛圍。
增強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促進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我們保持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繁榮,柬埔寨新聞部部長喬干那烈表示:“今天的會議將成為我們相互理解的基礎,助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
多元模式 互鑒互學
本報記者 王佳可 陳尚文
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上,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的300余名中外嘉賓,為共建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出謀劃策。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一個強有力的積極信號。”英國東亞委員會秘書長麥啟安表示。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前秘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認為,自古以來,亞洲文明間的對話促進了繁榮。今天,“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一項文明交融工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表示,過去40年,亞洲各區域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亞洲經濟的主要推進器是中國。他說:“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堅信這一宏偉目標會實現。今天,我們這些‘老外’要向中國學習。”
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亞洲國家要創造兼具包容性、多樣性和利于彼此學習的大環境,振興亞洲文明,促進共同繁榮。
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穆赫坦建議,促進亞洲不同文明的對話,促進不同發展模式互鑒互學,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在競爭中取長補短。
麥啟安拿起咨詢臺上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對記者表示:“人們都應該認真讀一讀這本書。”在他看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閃耀著以文明交流謀和平、以文明對話促發展的真知灼見。
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分論壇
文明對話 大國擔當
本報記者 韓曉明 杜一菲
“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種文明本沒有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到了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分論壇與會嘉賓的高度評價。他們一致認為,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智慧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我非常贊賞和欽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它有助于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亞洲合作對話秘書長班迪·林沙軍說:“我們應該加強相互理解與跨文化交流合作,努力尋求本地文化與全球文化之間的平衡。”
英國歷史學家、暢銷書《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彼得·弗蘭科潘表示:“我們應該更多地進行文明互學互鑒,古絲綢之路上曾經發生的交流與交往,正在今天得到新的延續。”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王靈桂認為,我們正在共同參與構建的歷史進程是如此深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為亞洲文明、世界文明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
“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亞洲文明在世界文明中舉足輕重。”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主席魯卡·馬里安·斯卡蘭提諾說:“當今世界,文明的‘自給自足’已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需求。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恒久發展。亞洲文明源遠流長,其豐富性是所有人都不能忽視的,它曾經也將永遠深刻影響和塑造我們每一個人。”
維護文明多樣性分論壇
和而不同 十分珍貴
本報記者 李應齊 曲 頌
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展開熱烈交流。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為亞洲地區增進文明交流互鑒、弘揚亞洲精神遺產和價值觀提供重要機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與記憶對話部主任穆薩·雷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許多挑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從多個層面促進溝通與交流,是一次搭建友誼橋梁的重要會議。
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席教授、知名漢學家安樂哲認為,“對文明的最好維護,是認識它、了解它。大會為不同文明搭建了展示與溝通的大平臺,中國文化尊重并倡導‘和而不同’,重視合作,在當前全球面臨共同挑戰的背景下,這一精神特質十分珍貴。”
古絲綢之路上,琵琶、二胡等樂器曾十分盛行。長期研究亞洲傳統音樂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讓·杜陵表示,“正是文明的溝通與交流,才讓我們欣賞到世界各地豐富和美妙的音樂。”
黎巴嫩—中國友好聯合會主席馬斯歐德·達希爾認為,古絲綢之路增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經濟上的互聯互通,更是文化上的溝通交流。
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王琛發認為,秉持開放和欣賞的態度,是促進文明交流的內在動力。每個國家、各種文明看到對方如何欣賞自己,自然會產生深入了解對方的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逐步打破文化壁壘和經濟保護主義。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從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的視角多看、多思,在促進亞洲文明對話的進程中多做、多行,做實人文對話,做深教育對話,做細心靈對話,做好精神對話,讓亞洲文明之水流得更遠。
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分論壇
青春能量 繁榮亞洲
本報記者 焦 翔
“青年人有責任傳承歷史,搭建不同國家之間的友誼之橋。”5月15日,300余名中外優秀青年代表,齊聚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分論壇,他們來自13個國家青年機構和組織、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馬來西亞年輕企業家塞萬姆,剛剛參加了2019“未來之橋”中國—東盟青年干部研修班,他表示,通過與中國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他和所有來自東盟國家的學員更喜歡中國了,“共通的亞洲文化是我們的友誼根基,而中國的快速崛起又為全亞洲的青年人帶來了機會和希望。”
“當前,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有所抬頭,此時更需要展現年輕人‘青春的力量’。”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發言說,亞洲青年人的團結友好,是“獻給世界的禮物”。很多與會嘉賓不約而同提到“一帶一路”,認為“一帶一路”偉大構想彰顯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顯示了很強的感召力。韓國共同民主黨青年委員會委員長張京泰說,“亞洲青年應當從歷史中獲取經驗和智慧,促進亞洲新的騰飛。共建‘一帶一路’是亞洲青年人不可錯失的機遇。”
“鄭和第一次來到馬來西亞時還不到40歲”,馬來西亞青年和體育部副部長沈志強表示,“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青年人是推動世界合作發展的中堅力量。”
我國青年與世界各國青年的合作交流方興未艾。近年來,全國青聯與60多個國家的140個青年組織和機構、20多個國際組織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青年應擔當起光榮使命,為亞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注入青春正能量。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6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