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語言同說“中國歡迎您” 亞洲文化旅游展志愿者詮釋“服務美”
亞洲旅游美美與共 志愿服務美人之美
作為亞洲文明周重要主題活動之一,亞洲文化旅游展于5月16日至18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舉辦,展會通過文化和旅游專題展示、文旅產品洽談、世界遺產影像展示、主賓國及主題市推介等形式,展示了中國與亞洲各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雖然主辦地點距離國家會議中心主會場15公里,可這里的志愿者同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志愿服務之美。
9種語言同說一句“中國歡迎您”
“10個人9個小語種,充分體現了二外多語種的特色,尋找各語言之間的差異和共通成為了我們樂此不疲的話題,每當談起自己掌握的那門語言時,大家就來了精神,把課堂上學的知識拿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成就感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替代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生袁茵在《志愿者日記》中這樣寫道。在亞洲文化旅游展上,袁茵的崗位是注冊服務,和她一起工作的還有同樣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9名同學,10名同學9個小語種的強大陣容,讓他們的志愿服務處處顯得得心應手。
在注冊服務崗工作,每天都要和來來往往的參展商及觀眾打交道,用“最美聲音”提供服務是這個崗位上的志愿者們共同遵循的服務宗旨。“其實,不僅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者的聲音也是。”波蘭語專業學生龍朵拉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其實,當這些外賓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比如不小心丟了東西、找不到衛生間、走丟了路、需要翻譯時,最渴望聽到的是“志愿者的聲音”,小語種的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服務這些來自亞洲各國的參展商,這群95后、00后志愿者還希望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能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在工作之余,他們集體錄制了一段包含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波蘭語、中文等9種語言的視頻,在視頻中,大家同說一句話:“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歡迎您!”這句話說出了志愿者們的心聲,更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回憶。
發揮專業特長讓服務盡善盡美
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努爾夏提·吐爾汗是一名哈薩克族學生,用他的話來說,除了中文、哈薩克語、英語,俄語已經是他的“第四種語言”了。在這次志愿服務中,恰恰是這門“第四種語言”發揮了作用。
努爾夏提·吐爾汗的工作是向國內外參展商分發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問題和選項只有中英文兩種語言,這讓來自小語種國家的參展商“犯了難”,尤其是那些來自俄羅斯的參展商,英語并不是很流利,努爾夏提·吐爾汗便臨時扮演起翻譯的角色,協助俄羅斯參展商進行選擇和填寫。“一份高質量的調查問卷不是填完就行,你還需要和調查對象聊聊”,努爾夏提·吐爾汗分別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參展商交流了各自國家旅游業的發展現狀,了解了對方的合作方向,這對他調查問卷的回收很有幫助。
“您好,在您面前的四臺電腦中,存有23部中國文化遺產有關的影像資料,其中有對天壇、張家界、平遙古城等文化遺址的介紹,也有對傣劇、呂劇、臉譜、古琴等地方民間藝術的講解。現在LED屏幕上播放的是《山東戲曲-萊蕪梆子》的影片,您可以在旁邊的電腦上自主選擇想看的片段”。在農展館世界遺產影像展示廳的視頻資料查閱臺前,一位講解員身邊圍滿了游客,他并非“科班”出身,卻比講解員介紹得更專業,他就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大四學生李鵬飛。他用了三天時間對影像展廳這些“高科技物件”進行自學,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國內外的游客了解更多中國文化。
拘小節也要顧全大局
在亞洲文化旅游展開幕前,北京交通大學大二學生喬彥祥就已經上崗了,他負責為參展企業注冊登記和蓋章。“當時場館內還在裝修,粉塵飛揚,連辦公場地都沒有。”喬彥祥說,他和同伴抱著七本厚厚的展商登記簿走到樹蔭下,開始了工作。雖然蓋章工作本身并不難,但極其繁瑣。單據有上千張,單據是展商參展的核心文件之一,容不得半點差錯,喬彥祥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喬彥祥慢慢摸索出了經驗,他和同伴配合,一人翻頁一人蓋章,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樣是在亞洲文化旅游展工作,大四學生鄭卓奇和韋瑋認真負責的服務獲得了一位巴基斯坦參展商的“點贊”。5月17日,這位參展商急匆匆地來到咨詢臺尋求幫助,她的相機在桌子上遺失,希望查看監控找尋相機的去向。鄭卓奇和韋瑋聽后,一邊協助失主翻譯,一邊與安保人員聯絡。考慮到展廳人多手雜,不確定監控能捕捉到清晰畫面,鄭卓奇聯系了警方,在等待警察到場的時候,兩個人耐心地安撫失主并在失主離開時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志愿工作并非易事,在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要考慮周全。”鄭卓奇感慨地說。
文/記者 劉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