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是一場政治鬧劇
近日,美國官方正式表態要“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這是美國政府上演的又一場國際政治秀。
自今年初上任以來,美國利用七國集團、四方安全對話、美歐峰會等多邊機制反復炒作涉疆、涉港的所謂“民主”“人權”問題。從競選開始就大造聲勢要召開所謂“民主峰會”。此次“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與上述操作同屬一脈,本質就是煽動國際反華輿論,大搞意識形態對抗。不過,不管換著鍋炒還是夾著醬炒,拜登政府兜里的那點底料終究還是那幾顆空洞、干癟的“豆子”。那些涉疆、涉港的污蔑和謊言看似蹦跶一時,在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也終將歸于冷卻,被掃入歷史的故紙堆。
奧運會是全球體育界的盛事,其遭遇政治操弄,并非首次。冷戰期間,規模不同的“抵制奧運”行為發生過數次,其主要結果,是給運動員和大眾心中留下永遠的遺憾和創傷。
冷戰后,國際政治極大緩和,利用奧運煽動政治對立的情況幾乎消失。不僅如此,1992年國際奧委會和聯合國還根據古希臘奧運會神圣休戰的傳統共同發起名為“奧林匹克休戰”的國際和平倡議。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時,巴爾干地區、蘇丹和格魯吉亞都達成停火協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在阿富汗和伊朗實現了小范圍停火。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朝韓體育代表團高舉“朝鮮半島旗”共同入場,傳為佳話。這些奧林匹克精神超越政治紛爭的高光時刻,給人們帶來鼓舞,永載史冊。今年12月2日,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再次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173個會員國聯名簽署的“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敦促各國在本屆冬奧會開幕前7天至閉幕后7天的時間內實施奧林匹克休戰。
不過,美國似乎從不在意“奧林匹克休戰”。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時,美伊關系緊張。1月,美國總統克林頓發表聲明稱準備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還表示不會因奧運會而延遲襲擊伊拉克。后經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冬奧承辦國日本反復勸說,美國才終于同意休戰。但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美國再懶得顧及什么奧林匹精神,自己簽署的“休戰決議”墨跡未干,就出爾反爾,對伊拉克大打出手,成為永遠抹不去的污點。
奧林匹克不僅是體育的盛會,更穿越時空承載了人類對促進和平、友誼、團結和公平競賽的追求。美國政府滿腦子政治博弈,屢屢將體育運動政治化,終究不得人心。這次美國自知理虧,搞出個“外交抵制”的新名詞。美國運動員照常參賽,但美國官員不參加,這擺明了是既要享受奧運的實惠又要賺足“抵制”的噱頭。美國的官員并未收到邀請,卻高調宣布不參加,是不是太過矯情?
接下來一段時間,美國的“死黨”們可能還會跳出來,把“外交抵制”的調調再抬一抬,但義不正終究言難順,那些基于意識形態偏見和赤裸裸謊言的政治秀最終只會是一場小規模的鬧劇,遭到人民厭棄,在奧運史上終將留下笑柄。
中國反對用競爭定義中美關系,更堅決反對利用全球體育盛事煽動國際政治對立,達到政治圖謀。無論如何,中國都會辦一屆成功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全球頂級運動員帶去頂級的賽事體驗,將奧林匹克精神弘揚光大。
從確定承辦2022冬奧會的那一刻起,北京就在精心準備,從高標準冰雪場館的建設到大眾冰雪興趣的培養,從審慎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到為運動員提供精致貼心的保障服務,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獲得包括國際奧委會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北京將兌現承諾,向世界呈現一臺簡約、安全但絕對精彩的冬奧盛會,一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樣,在奧運史上刻下中國人的熱情和努力。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