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
當地時間11月15日,舊金山見證了兩場舉世矚目的對話。白天,中美元首舉行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屋建瓴提出共同澆筑中美關系的五根支柱,開辟了兩國關系新愿景。晚上,習近平主席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辦的歡迎宴會并發表演講,為推進中美友好事業指明方向。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如何“好好打交道”,關乎人類整體前途命運。涉過暗礁險灘,中美關系的巨輪從巴厘島抵達舊金山,展現的是中方對人民、對世界、對歷史的責任擔當,也反映了期盼中美關系重回正軌的兩國民意。
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
158年前,大批中國工人來到美國,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鋪設了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87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中國陜北,在烽火歲月里秉筆直書,向世界傳遞出不屈的“抗戰之聲”。78年前,中美共同參與發起舊金山制憲會議,推動建立了聯合國。二戰時期,中美共同為和平和正義而戰:陳納德將軍帶領飛虎隊對日本侵略者作戰;中國軍民奮勇救助美國杜立特中校等飛行員。血與火淬煉的歷史見證著:中美關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澆筑的。
時代潮流,浩浩湯湯。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始終大于分歧。1971年春天,美國乒乓球隊員科恩在日本參賽期間,誤上了中國隊的車。車上的中國乒乓球球員莊則棟送給他一塊中國織錦,隨后,科恩回贈了一件美國運動衫。很快,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到北京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之后,沈陽雜技團赴美國訪問演出;再然后,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中美友好交往的浪潮掀起了。“小球轉動大球”的故事證實著:中美關系的大門是由人民打開的。
“我相信,中美關系的大門一旦打開,就不會再被關上。”習近平主席在歡迎宴會上的演講,贏得近二十次長時間熱烈掌聲。掌聲中,回響著一段段難忘的友誼——
上個世紀初,美國教授加德納曾在福建鼓嶺度過童年。回到兒時故園,成了他念念不忘的遺愿。1992年,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邀請加德納夫人訪問鼓嶺。她與丈夫兒時伙伴圍坐暢談往事,欣喜不已。二戰期間,美國將軍史迪威遠渡重洋,與中國軍民并肩奮戰。前不久,重慶市舉行了史迪威將軍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史迪威將軍后人親臨現場。習近平主席在給史迪威將軍外孫的復信中說,“看到史迪威將軍從事的中美友好事業已傳承至家族的第五代人,我很欣慰。”
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還回顧了第一次訪問美國時,住在艾奧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婦家中的往事——“對我來說,他們就是美國。我也發現,兩國雖然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但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勞務實,都愛祖國、愛家庭、愛生活,都對彼此抱有好感和興趣。”
歡迎宴會上,103歲的飛虎隊老兵來了,史迪威將軍后人來了,“鼓嶺之友”來了,艾奧瓦州、華盛頓州的友人也來了。他們用熱烈的掌聲印證著:中美關系的故事是由人民書寫的。
今天,中美之間已建立起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系,最多每周300多個航班和每年500多萬人次的相互往來。第六屆進博會上,美國最大的參展團來華參展。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共識,明年大幅增加兩國間直航航班,鼓勵擴大留學生規模,加強文化、體育、青年、工商界交流。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中美關系的未來,將由兩國人民共同創造。
不論形勢如何變化,中美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會改變,中美關系走向光明的未來必然依靠人民。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只有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兩國關系,才能不負中美兩國人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