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將產能問題泛政治化,無助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1月12日,工人在位于泰國羅勇的長城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生產車間內工作。(圖/新華社)
近期,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訪華期間,多次就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表達關切。針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將產能等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違背經濟規律,不利于本國產業,也不利于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指責毫無根據,從全球范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
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毫無根據。所謂產能過剩,是指實際生產能力超過市場需求,但美歐對中國所謂“產能過剩”的指責無法得到數據支持。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這表明,當前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產品潛在需求巨大的客觀事實。法國企業家阿諾德·貝特朗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的“產能過剩”,這一論調實質上西方擔心中國如果繼續發展將遠超他國,并影響到西方的利益。美國彭博社專欄作家大衛·菲克林9日撰文稱,耶倫關于中國“產能過剩”的言論違反了“比較優勢理論”這一200多年來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近來歐美高度關切中國新能源行業產能問題,實際上與歐美相關行業企業轉型不力等因素有關。
廣大發展中國家受益于對華產能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廣大發展中國家正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對基礎設施和裝備制造的需求強勁。中國通過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產能合作,幫助合作國加強加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化進程,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鐵路合作項目開通運營惠及民生,土耳其班德爾馬碳化硼生產廠、哈薩克斯坦亞洲鋼管公司、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等務實合作項目填補了當地關鍵產業空白,中國還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大量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幫助東道國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樣化方向加速轉型……多年來,中國修路、架橋、提供援助、幫助改善人們生活的產能,這股建設性力量為各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說:“中國對亞非拉人民的幫助沒有附加條件,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進步和人民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優質產能繼續為世界綠色發展作貢獻。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產業鏈重構進程,“中國制造”正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將一批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擺在“世界貨架”的顯眼位置,為世界各國的綠色發展增添新動能。2023年全年,“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亮眼數字的背后,折射出“新三樣”產品順應全球能源發展趨勢,而且普遍具有較高的產品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所以才能不斷打開海外市場,受到海外消費者青睞。智利交通和電信部長胡安·卡洛斯·穆尼奧斯曾表示,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將推動可持續、環保、零排放的公共交通,還將提高乘客的出行質量。”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指出,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相關服務和支持,顯著提升了清潔能源技術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綠色技術的成本。
中國究竟有沒有“產能過剩”,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看得清楚。展望未來,中國在滿足國內需求、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上,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產能,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不斷作出積極貢獻。(陳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