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通訊:當非洲甘蔗遇見中國
新華社路易港8月14日電 通訊:當非洲甘蔗遇見中國
新華社記者凌馨 代賀 曾濤
得益于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毛里求斯“天堂原鄉”的美譽廣為人知,但人們對它的別名——“甜島”卻知之甚少。
“甜島”其名來源于島上最重要的農作物——甘蔗。上世紀60年代獨立之初,毛里求斯全國耕地的90%都用于甘蔗種植,制糖業一度創造了該國近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九成以上的出口總額。
7月24日,在毛里求斯東部弗拉克區,岡尼斯·布魯思(左)與父親在自家的甘蔗地里勞作。新華社記者凌馨攝
幾十年來,毛里求斯政府實施經濟多元化政策,金融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時至今日,制糖業仍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毛里求斯糖業聯合組織首席執行官德韋什·杜基拉介紹,加上蔗糖生產過程中的蔗渣、糖蜜等副產品,制糖業對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仍達2%以上。同時,制糖業還吸納大量就業人口,除了8000多名甘蔗種植者外,還包括大量從事甘蔗收割、蔗糖加工和運輸等工作的人員。“維持制糖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毛里求斯至關重要。”
不過,自本世紀初開始,毛里求斯制糖業遭遇嚴峻挑戰。一方面,毛里求斯制糖業規模較小、人工成本較高等競爭劣勢逐步凸顯;另一方面,毛里求斯蔗糖的主要市場歐盟對毛進口食糖配額協定到期,致使毛里求斯的蔗糖出口嚴重下滑。
7月26日,在毛里求斯東部弗拉克區一家糖廠,工人在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凌馨攝
岡尼斯·布魯思一家世代從事甘蔗種植,到他已是第四代,家中有近200公頃甘蔗地。但他抱怨,“毛里求斯地處偏僻,國際貨運成本較高。隨著近年來貨運價格上漲,制糖業出口雪上加霜”,“周圍的甘蔗農寧愿土地荒置,也不愿意繼續種植甘蔗”。
就在出口歐盟受阻之際,毛里求斯的蔗糖,遇見了中國。2021年1月1日,作為中國和非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毛里求斯自貿協定正式生效。該協定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內容。在貨物貿易領域,中毛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產品稅目比例分別達到96.3%和94.2%;在服務貿易領域,雙方承諾開放的分部門均超過100個。
中毛自貿協定專門為毛里求斯的蔗糖作出“關稅配額”安排:從2021年的1.5萬噸配額開始,每年增加5000噸,直到2028年達到5萬噸。在此配額內,毛蔗糖關稅由此前的50%降至15%。
7月24日,在毛里求斯東部弗拉克區一家糖廠,工人在車間內監測蔗糖的生產。新華社記者凌馨攝
杜基拉說:“這一安排對毛制糖業出口意義重大。此前,我們第一次向中國出口特種糖是在2010年。但直到2020年,毛特種糖對華出口只維持在700噸至1100噸之間。”如今有了中毛自貿協定,意味著毛里求斯蔗糖五分之一的出口得到了保證。
杜基拉強調,在中毛自貿協定框架下,毛里求斯針對中國市場出口的特種糖“并非是中國自產糖的替代品,而是補充”。從長遠來看,對中國市場的營銷重點將集中在附加值更高的特種糖細分市場。
在評價毛里求斯甘蔗的特點時,布魯思說:“作為一個小島,我們的甘蔗生產面積非常小。為了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我們必須注重蔗糖的質量。我們生產的大部分是特種糖,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2023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上,毛里求斯特種糖已經擁有獨立展位。杜基拉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中國市場的貢獻巨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