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共促世界人權事業發展
人民網里約熱內盧9月10日電 (記者魯揚)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是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首次開展人權領域機制性交流研討活動。與會的中拉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和拉美對世界人權貢獻巨大,各國應秉持人權和而不同的理念,共促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
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人民網記者 魯揚攝
本次圓桌會主題為“文明多樣性與人權實現路徑的選擇”,下設“中拉對全球人權文明的貢獻”“發展權的實現與基本人權的享有”“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出路”三個分議題。
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巴哈馬、玻利維亞、智利、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爾、格林納達、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拉圭、委內瑞拉等17個國家的人權領域高級官員、專家學者及有關社會組織、智庫、媒體代表等120余人參加會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白瑪赤林發表致辭。 人民網記者 魯揚攝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白瑪赤林在致辭中指出,自16世紀中拉兩大文明相遇以來,雙方之間交流交往不斷深化,在多個方面結出了文明互鑒之花。在人類文明交融涵養和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引領下,中拉人權理念更加契合,所走的人權道路各具特色。他建議,中國與拉美國家堅持共同的安全觀,持續塑造和平的人權環境;堅持共享的發展觀,合力探索普惠的人權道路;堅持共生的文明觀,尊重倡導多元的人權理念,積極通過對話凝聚人權共識,共同應對人權挑戰,不斷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
中國駐巴西大使祝青橋發表講話。人民網記者 魯揚攝
中國駐巴西大使祝青橋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和拉美雖遠隔重洋,盡管在歷史進程、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雙方在實現發展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奮斗中肩負共同責任。進入新世紀以來,拉美人民在維護穩定、振興經濟、發展民生、聯合自強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他表示,中國政府始終把爭取人權、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放在突出位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走出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中國國情、契合人民需要的人權發展道路。
格林納達前外長、新民族黨副書記查爾斯·彼得·戴維認為,中國和加勒比地區之間的伙伴關系有力地證明了全球合作努力能夠深刻地增進人權并改善各國人民的生活。它體現了對法治的相互尊重和對促進經濟、社會和人文發展的貢獻。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中國和加勒比地區在實現人權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說,人權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課題,是人類對“我們是誰”這個亙古哲學問題的不斷回答,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應相互尊重、彼此欣賞,通過廣泛對話交流凝聚人權共識,共同為實現人人得享人權的崇高目標持續努力。
安第斯議會議長、秘魯國際政治研究院院長斯塔沃·帕切科·維拉說,中國和拉美國家對人權的貢獻都很大,幾千年來,中國在文化、貿易等方面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類進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人權不應該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應該讓所有人都能觸及到和享受到,而發展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這也是中拉雙方對人權事業的貢獻所在。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西北政法大學馬朝琦、巴西司法部前國務秘書保羅·阿布拉奧、智利人權領域非政府組織無國界人權組織主席胡安·莫加拉·杜克等來專家學者圍繞人類文明多樣性、保護人權的國際機制、21世紀的中國和拉美人權等主題,發表各自看法,大家普遍認為,人權觀不是只有一個標準,拉美和中國的人權觀相同或相近,各國應秉持人權和而不同、互相尊重的理念,共同促進世界人權的發展。
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法學院共同承辦。
會議閉幕時,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法學院聯合發布中、英、葡三語智庫研究報告《共同目標:中拉人權發展合作的現狀與未來》。
報告認為,中拉人權發展合作是“南南合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未來前景。中拉需要通過人權發展合作凝聚更多人權共識、增強彼此人權保障能力、提升“全球南方”國家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的話語權,共同為全球人權治理與世界人權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