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手在參加移動機械人項目比賽。
本報記者 鄭紅攝
當地時間7月7日晚,第四十二屆世界技能大賽在德國萊比錫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取得了1枚銀牌、3枚銅牌和13個優勝獎的好成績。其中,美發項目獲得銀牌,印刷媒體技術、制冷與空調、數控銑項目獲得銅牌。中國參加的22個項目中有17個項目獲獎。
專家充分肯定中國的技能培訓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人才隊伍中,技能人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我們要想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參賽選手是青年技能人才的優秀代表。社會上很多人對技能人才發揮的作用認識不夠,很多年輕人不愿走技能成才的道路。這些青年選手獲獎再次證明,走技能成才之路也能登上世界的領獎臺,也能為國爭光。
美發項目冠軍、法國選手的教練雷蒙·何力對記者說,中國選手的水平非常高,在比賽結果還沒出來時,他就在想,如果有人能擊敗法國隊,那么一定是中國隊。他說,中國選手胡已雪學習非常快,他相信未來幾年中國一定可以取得該項目的冠軍。
國際專家充分肯定了中國對選手的選拔和培訓以及充分備戰。印刷媒體技術專家組組長帕特里克·克拉里奇對記者說,通過他在比賽中的觀察,中國選手王東東的表現非常出色,他比賽非常專心,心理素質也很好。克拉里奇認為,中國對選手的選拔和訓練都非常好。中國選手在各個方面準備得都非常充分,中國在這個競賽領域的進步非常快。
參賽有助提高國內工程質量
參加技能大賽不僅僅是為了得獎牌,同時也是學習國外經驗的機會。大賽期間,中國的技術專家與同行進行廣泛的交流,參加技能大賽對我國職業技能標準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美發項目專家兼教練組組長何先澤對本報記者說,自己在比賽期間一直在觀察其他國家選手的技術,做了很多筆記,很多操作方法對他都非常有啟發,這些經驗可以用在以后的世界大賽上。
獲得優勝獎的項目信息網絡布線專家組組長、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盧勤認為,中國參加世界級競賽的經驗較少,較早參加過世界技能大賽的亞洲國家實力比較強,他們研究出一套規范的訓練方法。通過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增強了人才培養的標準化意識,有助于提高中國國內工程質量。
技能選手不擔心就業問題
西安開元電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公儒作為世界技能大賽的贊助商和設備供應商代表也來到了萊比錫。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企業就面臨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我們最缺的就是技術工人。”
記者在采訪中接觸的技能選手都不擔心就業問題。獲得制造團隊挑戰賽優勝獎的周春然告訴記者,他從小就愛動手,經常參加航模比賽。在父親的影響下,他選擇學習數控機床加工專業。“我們的工作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iPhone5手機就是用CNC數控機床加工出來的。”周春然自豪地說。獲得制冷與空調項目比賽銅牌的冼星文也認為,自己的專業跟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相關,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數控銑項目專家組組長、國際裁判魯宏勛就是一名走技能成才之路的代表。他從鉗工干起,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上世紀80年代,國內數控機床非常少,他通過自學和不斷摸索技術,逐漸獲得單位和行業的認可。他的很多徒弟成為全國技術能手,獲得過國內冠軍,如今他培養的選手也登上了世界的領獎臺。
但魯宏勛也承認,我國的職業技術人才和“白領”相比,在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還存在差距。隨著大學的擴招,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技術工人非常搶手,從事職業技能工作也是一條成才之路。
技能成才在國外很普遍。據本報記者了解,德國每年有60%的中學畢業生選擇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成為技能人才。學生一方面在企業學習技能,同時還在學校里學習理論和文化知識,這為德國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打下了基礎。德國多年來一直是歐盟青年人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專業技能人才在德國很搶手。
(本報萊比錫7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