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黑莓公司的動向令人關注。繼9月份其最大股東費爾法克斯公司與黑莓達成47億美元的收購意向后,最近又傳出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以及聯想集團等企業巨頭有意收購黑莓的消息。
黑莓曾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通信產品生產商之一,開發了無線雙向尋呼機和電子郵件服務等諸多創新產品。2003年發布的黑莓智能手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先行者,尤其受政商兩界精英人士青睞。在北美市場上,黑莓手機占有率一度超過50%,名符其實地占據“半壁江山”地位;黑莓的市值在2008年6月達到了830億美元,每股股價高達140美元。但是,僅僅過了5年時間,黑莓的股價跌到了1位數,只有9美元。
黑莓的經歷,讓人不免想到另一個曾風光無限的老牌手機巨頭諾基亞。自1996年起,諾基亞連續14年占據手機市場份額第一。而今,諾基亞旗下的手機業務被微軟以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在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上,2007年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年份。這一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機,繼而逐漸改變了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同樣也是在這一年,黑莓迎來了發展的頂峰,成為加拿大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iPhone的熱銷,在黑莓和諾基亞的眼中,似乎不足以感到緊張。在蘋果以創新性的工業設計及軟硬件性能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之時,黑莓依然固守著自己的全鍵盤輸入,諾基亞也在為自家產品比蘋果手機抗摔而得意。結果是,“黑莓們”在固步自封中痛失商機。
適者生存。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樣適用現代商業,特別是科技企業。手機業務領域最近頻頻出現的“洗牌”動作,再一次凸顯了創新求變對于科技公司的意義。黑莓和諾基亞在發展壯大之后,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創新的賽跑中不進則退,導致產品市場占有率急劇下降,最終難逃被收購的命運。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蘋果、三星等公司的持續創新,最終重整了智能手機市場。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公布的2013年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名單,蘋果位居創新能力的榜首,連續9年蟬聯冠軍;三星的創新能力則從2008年的第二十八位飆升至今年的第二位。由此可見,創新能力最終決定了市場地位,也決定了企業的命運。
科技產業總是處于創新大潮的浪尖上,無論成敗,所有個案顯示的經驗和教訓指向都驚人一致:創新能力是科技公司的市場通行證。行業“老大”也無例外,如若喪失了創新動力,走向衰落便不可避免。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2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