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日本侵華戰爭災難深重的省份之一,由于長春曾是偽滿洲國“國都”,戰后截獲了大量日本侵華檔案。近年來,吉林省檔案館新發掘整理出一批日本侵華檔案,并重點研究了其中的89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某些方面填補了日本侵華研究的空白,進一步還原了日本侵華的歷史真相。
一、日本侵華檔案是日軍自己留下的罪證
從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后,日本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了一場銷毀檔案的國家行動。日本關東軍燒毀了幾乎全部檔案和秘密資料,所以今天人們已不可能查閱到日本關東軍的系統檔案。吉林省檔案館新發掘的日本侵華檔案是日本投降時關東憲兵隊司令部沒有來得及銷毀的檔案,是日軍自己留下的侵華鐵證。
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是關東憲兵隊遺留的。1945年8月,關東憲兵隊在投降前后銷毀了大量檔案,同時將一些未及徹底銷毀的檔案埋入地下。1953年11月11日,吉林省在進行建筑施工時,偶然發現了一批埋在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舊址的檔案。據后來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偽新京憲兵隊警戒系曹長弘田利光供述證實,這些正是當年關東憲兵隊來不及銷毀的檔案。吉林省公安廳接收并組織整理了這批檔案,1982年移交給吉林省檔案館保管、研究。近年來,吉林省檔案館開始組織人員對這批檔案進行重點翻譯、研究。
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內容豐富、嚴密有序。這批檔案主要來源于關東憲兵隊檔案全宗,內容全部為日文書寫,具有原始性和真實性的特點。檔案主要有報告、規定、信件、月報、要報、電話記錄、民情調查、動態觀察、調查表等文本記錄,還有一些圖片資料。檔案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交通等方面,區域涉及華中、華北、東北、東南亞等地。檔案從內容到形式、從記事到行文都比較規范、嚴密、有序,如《通信檢閱月報》詳細記錄了信件的時間、發信人、收信人、信件內容摘要、具體處置意見等,較為完整翔實。
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具有特殊價值。這批檔案是日本在侵華過程中自己形成的,真實記錄了日本侵華的各種活動。多數檔案屬于第一手史料,相當一部分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經過比對、考證、研究,將這些檔案記載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聯系起來,就能夠還原出一段日本侵華歷史。僅1937年到1944年的《郵政檢閱月報》就有217卷,內容涉及日軍動向、軍隊設施、軍事工程狀況、抓勞工修筑軍事工程等,并記述了強奸婦女、虐殺兒童等罪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