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9月18日電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消息,由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本周分享的中國預防艾滋病、梅毒以及乙肝母嬰傳播工作進展報告顯示,在中國政府提供的有效防治措施和聯合國各機構提供的技術支持下,數千名嬰兒避免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得以健康地出生。
該進展報告和其他若干國家進展報告一起,與在京的20多個國家的高層官員和專家討論。報告顯示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顯著下降,在過去10年里降幅高達80%。
報告中的發現在本周在京舉行的第十屆亞太地區聯合國艾滋病和梅毒母嬰傳播高層論壇上同與會國家代表分享,并展現了中國政府為將服務惠及到每一位需要的婦女,為在2030年前消除艾滋病和梅毒母嬰傳播的全球目標作出貢獻的承諾和決心。這一高層論壇同時是對過往本區域內致力于消除艾滋病和梅毒母嬰傳播,包括提高發現率、加強艾滋病治療依從性等努力的一次回顧和反思。
在中國,預防母嬰傳播的努力使攜帶艾滋病病毒婦女的母嬰傳播率從未接受任何干預措施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 除此之外,所有艾滋病新發感染病例中歸因于母嬰傳播的比例也從1.6%下降至1.1%。
僅在2014年一年間,通過國家的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就有1,240名面臨感染艾滋病病毒風險的嬰兒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得以健康出生。在2005-2014年期間,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感染孕產婦的比例從64.6%上升到82.6%,同時感染婦女所生兒童接受藥物治療的比例從77.2%上升到91.7%。
2010年中國預防母嬰傳播項目由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擴展到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病垂直傳播,此三種疾病均可以在妊娠和分娩階段傳染給嬰兒。2015年,中國政府實現了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服務的全國覆蓋。
“我們非常贊賞中國政府不僅僅在全國擴大服務覆蓋率,而且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預防工作納入現有婦幼衛生綜合服務之中所取得的成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女士說。“全球經驗已經充分證明,只要我們能在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中做出有效投入,確保服務能夠惠及婦女和兒童,尤其是那些最弱勢家庭的婦女和兒童,我們就完全有能力消除這些對新生兒有潛在致命風險的疾病,同時保障母親的生命和健康。”
艾滋病病毒可在妊娠和分娩期間和通過母乳喂養傳播給嬰兒。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全球范圍內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母親將病毒傳給嬰兒的概率可高達30%,而被感染兒童有一半會在2歲前死亡。
梅毒能給懷孕婦女和她們未出生的孩子帶來嚴重的并發癥,包括流產、死胎、新生兒死亡、低出生體重、先天畸形以及嚴重的新生兒感染。孕期簡單、高成本效益的篩查加上青霉素等有效治療手段能顯著降低這些并發癥的發生。
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發各種急性和慢性疾病,給人們帶來罹患肝癌或者肝硬化的高風險。
“中國政府在應對這個時代最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中,顯示了卓越的前瞻性和領導力”,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代表蘇凱琳博士說,“但是要想保護這些母親和兒童,我們的工作必須超越醫學的范疇。要想實現沒有艾滋的一代,消除梅毒和其他疾病的母嬰傳播,不消除這些婦女往往要面臨的羞辱和歧視是無法實現的。每一個婦女,每一個兒童,都有權利獲得這些拯救生命的治療服務。”
盡管進展顯著,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地區間的差異和人口流動,都給實現零感染的宏偉目標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顯示了把服務擴展到最難企及、處于社會邊緣的脆弱人群,并排除妨礙她們利用服務的污名和歧視是何等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說:“中國在降低如艾滋病和乙肝等母嬰傳播性疾病的工作中已經取得了重大成績,但今天在中國以及其他地區仍然有嬰兒生下來就感染上病毒。每一個新發感染都是不應該發生的。我們已經知道避免所有這些疾病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而且有效的干預往往非常簡單。讓我們共同努力。”
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于2001年在河南省上蔡縣啟動了全國第一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試點項目。在艾滋病感染率相對較高地區開展的試點項目的成功,很好地證明了檢測、藥物治療,高質量的婦幼保健服務,結合以社區為基礎的支持和對感染母親提供同伴咨詢,消除對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視,對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