矚望廈門之約【3】
——寫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舉行之際
新支柱——
人文交流合作步子實
廈門島上,遍植三角梅。每到三角梅盛開的季節,遍地欲燃,絢爛如霞,大片“梅海”吸引各國游客駐足。原產巴西的三角梅,在廈門繁衍壯大,成為市花。三角梅印證了廈門與金磚國家的深厚淵源,成為金磚國家文化交融的象征。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膠漆,堅于金石。分處四大洲、地跨南北半球,迥異的文化背景和發展經歷……金磚國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證明,不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價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
巴西知名學者埃萬德羅·卡瓦略認為,金磚國家不僅應該“向外看”,而且也要“向內看”。所謂“向內看”,就是推動五國民眾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彼此間的信任和好感。
從朝著文化大交流的目標前進,到以人文大交流為抓手,再到推動金磚國家人文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人文交流始終是中國強調的重點。金磚國家“中國年”,中國落實五國領導人共識,全力促進五國人文交流。伴隨著《2017年金磚國家青年論壇行動計劃》《金磚國家電影合作拍攝2017—2021年計劃》等一份份成果文件的出爐,人文交流首次被放在同政治安全、經濟金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成為金磚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
接棒主席國以來,從首次召開金磚國家運動會到首次合拍電影,從青年論壇到治國理政研討會,從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到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論壇……20多場文化活動,來自不同文明的靈感碰撞出無數火花,成為將五國民眾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劑。
“這是迄今為止,我在金磚合作機制中最有趣的體驗!”巴西駐華大使馬尚在看完今年的金磚國家電影節開幕影片《時間去哪兒了》后興奮地說。
“時間”主題聯結了金磚五國共同的社會發展背景——快速的經濟發展過程帶來巨大社會變革,來自五國的導演以不同視角、不同藝術理念、不同表現形式,分別詮釋了個人感情和群體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發生改變,最終匯聚成了這部109分鐘的集錦長片。
這是中國創意,更是金磚精神的體現。南非評委西索爾認為,盡管金磚國家各自走過的歷程不同,但當前都面臨著相似的發展任務,影片既展示了文化的多元性,更體現出彼此之間“同”大于“異”。
200場電影平均上座率高達70%、青年代表們連續討論8小時至凌晨4點、能容納近萬人的體育館在男籃決賽時幾乎座無虛席……迥異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五國的民眾也在一次次的“親密接觸”中實現心靈溝通。
“人類感情都是相通的,沒有國界。”南非導演莎拉·比切爾在電影節看到各國不同的文化,得出這樣的結論。
“從現場的歡呼聲和加油聲能感受到全場觀眾的熱情。”俄羅斯男籃主教練鮑里斯·索科諾夫斯基賽后激動地說。
“這種自下而上的交流將使金磚合作機制的基礎更加穩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斯瓦蘭·辛格·賈斯瓦爾對金磚國家建立起的各類人文交流機制非常贊賞。
隨著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受益民眾更加廣泛,金磚合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在不斷提升。廈門會晤期間,五國領導人將出席金磚國家文化節啟動儀式暨文化圖片展。相聚廈門,金磚合作民意社會基礎更加牢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