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惡意詆毀一帶一路合作 美西方包藏禍心
當前,美國持續推動對華戰略競爭,世界經濟、全球發展被“武器化”“工具化”風險加劇。今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在這一大背景下,美西方加大詆毀“一帶一路”合作,散布謠言,污名化“一帶一路”合作的企圖昭然若揭。
“一帶一路”合作啟動以來,中國積極推動與發展中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關系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強化了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外交中的基礎地位。
面對這一局面,美國出于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爭奪在發展中世界話語權和主導權的私欲,視“一帶一路”合作為“眼中釘”“肉中刺”,逐步將針對“一帶一路”的攻擊從側重發起單邊輿論戰轉向利用制度、規則、輿論復合手段的全方位打壓。
基礎設施作為“一帶一路”合作的優先領域,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工業化,解決當地民眾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鑒于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成功實踐,為“競贏”中國,拜登政府上臺后加大了對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與關注。2021年,美國在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但受制于美國國內政治影響,并無實質進展。2022年6月G7峰會期間,美方又宣布啟動“全球基礎設施伙伴關系倡議”,承諾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但啟動一年多,仍被詬病“雷聲大雨點小”,迄今未見任何標志性的“大手筆”工程,并未給提升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水平以實質幫助。“東施效顰”不成,通過制造輿論挑唆“一帶一路”合作,企圖“花小錢辦大事”,似乎也成為了美國的“權宜之計”。
出于刺激經濟需要,新冠疫情期間,不少經濟體為應對新冠疫情大幅擴大公共支出,推高了債務水平,使得新興經濟體系統性風險和脆弱性進一步上升,南北鴻溝拉大。
作為全球頭號發達經濟體,美國理應在穩定世界經濟發展預期,協調全球宏觀經濟政策,推動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發揮建設性作用。然而為應對通脹壓力,美聯儲自2022年3月至今已連續11次加息,引發了新興亞洲、非洲、拉美地區新興經濟體本幣貶值,抬高了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成本,加劇了償債壓力。受制于經濟體量、債務管理能力、國家治理水平有限,部分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惡化,一些發展中國家國內政局出現動蕩。
一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債務可持續性問題,同有關國家合作發布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助力共建國家提升債務管理能力。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因中方提供的貸款陷入所謂“陷阱”。
事實勝于雄辯,公道自在人心。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者沙哈爾·哈梅里表示,一些西方國家認為的中國借基礎設施投資對太平洋島國開展“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缺乏依據。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2022年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中國面向東南亞國家提供的項目貸款融資并不存在所謂制造“債務陷阱”問題。由此可見,美國及其部分盟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惡意挑撥“一帶一路”國家間合作,罔顧發展中國家具體情況,一心維護其自身私欲,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孟加拉國友好協會理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